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商会简介
会长致辞
组织架构
资质荣誉
历史沿革
领导关怀
商会文化
领导之窗
商会资讯
商会新闻
通知公告
招商引资
招标采购
会员单位
建筑工程
电线电缆
五金机电
化工涂料
地砖地板
灯饰照明
陶瓷卫浴
家用电器
门窗幕墙
全屋定制
新型建材
装饰装修
建筑地坪
党建园地
供求信息
联系我们
新闻分类
活动新闻
公益活动
联系我们
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建筑材料行业商会
电话:0991-4664668
官网:
www.xjjcsh.net
www.xjjcsh.com.cn
E-mail:1513687471@qq.com
地址:新疆乌鲁木齐市米东区米东南路街道1152号华凌国际家居广场4楼
新闻推荐
商会党支部开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培训,坚定信心、干字当头,谋发展开新局
商会召开迎新年联谊会,总结表彰先进,展望发展前景,以饱满的热情喜迎新年
商会举行“2024招投标助力研讨交流”活动,促进会员企业高质量发展
商会召开副会长以上会员会议,专题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组织轮值会长交接
商会党支部召开党员大会,组织党纪学习主题党课教育,努力做学纪知纪明纪守纪的模范
商会会员企业人士为乌鲁木齐博爱康复托养中心献爱心,用爱心彰显真情,用善举诠释担当
商会3家会员企业在第八届中国—亚欧博览会参展,开足马力走向国际市场
商会党支部开展“党旗映天山”主题党日活动,不忘初心感党恩,牢记使命创佳绩
商会召开常务理事会暨5月份轮值会长交接会,组织理论学习,总结安排工作,推进年度工作有效落实
商会党支部组织党纪学习教育动员暨学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高标准开展党纪学习教育
要闻动态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要闻动态
敬老院、孤儿院里探春节:失团圆,温暖在
作者: admin发表时间: 2020-09-27 14:37:00浏览: 99
新华网北京2月5日电新春佳节之际,家家户户张灯结彩欢聚一堂,洋溢着喜庆热闹的节日气氛,可社会上还有一部分群体却没有亲人可以团聚:年过花甲的五保户,敬老院里的孤老,失去亲人和自立能力的孤残儿童。新华社记者走近这部分群体,倾听他们的新年期盼。
敬老院:新衣新裤难掩节日冷清
在拉萨市敬老院内,鲜红的“福”字映衬出节日的喜庆,院里的28位老人,有一半老人被亲戚接回家过年,剩下一半便留守在了敬老院里。春节期间,援藏干部给老人们送来了、水果和老年营养品等慰问品,并陪同他们喝茶、聊天,嘘寒问暖。“我们一起看晚会,还玩了藏式骰子等传统游戏。”在拉萨市敬老院安享晚年的耄耋老人阿旺开心地说。
同样收到不少节日“礼物”的还有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毛尖山乡板舍敬老院,由于节前一些爱心人士的捐赠,这里的25位老人在新年到来时,从里到外换上了新衣服。摩挲着新衣新裤,不会说话的储诚运笑得特别灿烂。
60岁的储诚运是院里的“老好人”,因为他不会说话,智力不健全,每天都是笑呵呵,却热衷于上山收集竹子做农村用的耙子,送给村子里的人。每当别人收下他的耙子,他就会高兴地咧开嘴巴,从喉咙发出一阵听不太清的笑声。在毛尖山乡板舍敬老院里,有一半老人像储诚运这样患有智力认知障碍,对于他们而言,虽然无法完全理解春节的含义,但看到院子里挂起的灯笼,燃放的鞭炮,身上的新衣服,显得特别兴奋。
“平时会组织村里的留守儿童来跟老人们做伴,打扫卫生,说说话,让老人孩子都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可现在寒假孩子们与父母团聚过年了,老人们就孤单许多,我们就多张罗点活动让他们开心开心。”敬老院负责人刘磊告诉记者,“学雷锋活动日”及重阳节的时候,会有许多志愿者来慰问陪伴老人,可春节期间便很少有人来了。
儿童福利院:浓情年夜饭“呼唤”更多爱心家庭
除夕之日,在合肥市儿童福利院200多平方米的食堂内,20个大圆桌整齐排放着,近两百名能出外用餐的孤残儿童们,身穿红色、黄色、蓝色等颜色鲜艳的新衣服,自己动手或由工作人员进行喂食。
糖醋排骨、红烧牛肉、基围虾、糯米圆子、甜汤等20多个菜陆续端上了桌子。6岁的庐立江是聋哑人,虽然不能说话,但是他却拿起了装有雪碧的一次性杯子敬向给他喂饭的工作人员,露出憨憨的笑容。
在这里,每逢大年三十,福利院都会把所有身体情况允许、能出外就餐的孤残儿童接到食堂来集体吃年夜饭。合肥市儿童福利院院长尹学萍告诉记者,近几年来,残疾的孤儿比例越来越高,现在来院的孤儿,98%以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残疾。“我们逐渐完善了‘集体供养,家庭寄养、机构形态下的双亲家庭照顾’三种儿童照料模式,希望能够让孩子们体会到家庭的温暖,尤其是在春节这样的传统节日中。”
郑勇便是福利院为家庭寄养模式招聘的“爱心妈妈”之一,六年前她与丈夫一起被招募来到福利院,组建了一个“爱心家庭”,承担了养育5个孤残儿童的责任。“我现在已经离不开他们,只要条件允许,我会一直陪着孩子们度过一年又一年,陪他们吃每一顿年夜饭!”
“虽然在国外家庭供养模式较为普遍,但这种模式在国内还是一个新事物。”尹学萍说,认同和理解这个岗位的人并不多,目前福利院提供了20个“爱心家庭”的房子,但是由于“爱心父母”要求真正的夫妻,并且365天都有家长在家照顾孩子,现在只成功组建了13个“爱心家庭”。“希望以后能有更多的爱心家庭能够组建起来,给孤残孩子一个完整的童年。”
“节日化”关心需要日常化
“当我老了,不再是原来的我,请理解我,对我有一点耐心……当初我引导你走上人生路,如今请陪伴我走完最后的路。”合肥市市民小夏是一名私企主管,利用空余时间常去养老机构做志愿者,他动情地朗读了这篇网上被广泛转发的散文,他说,“与国外相比,国内为养老场所服务的志愿者太少了,有的养老院一年才能迎来一次志愿者活动,这些老人已经逐渐被社会遗忘在这个角落。尤其是在春节这种传统节日,老人最怕的就是寂寞,没有人关心。”
春节期间记者走访敬老院、福利院发现,伴随着国家逐渐提高对于边缘人群的社会保障,这部分人群的物质生活正在日益提高。但对于亲情缺位、缺少情感关怀的他们而言,日常化、系统化的关心与情感交流恰恰是目前所缺乏的。
“作为易被忽视的边缘人群,孤儿和老人往往是到儿童节、重阳节等重要节日才会成为媒体和社会的关注对象,这很容易让他们产生‘人走茶凉’的孤独感。”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社会学教授易林分析指出,目前社会上对于这部分边缘群体的救助多数是维持其基本生活保障,在个别特殊节日中看似热闹的志愿者活动,也基本是走过场,鲜有关注到他们的精神生活,“应当想办法将目前这种‘逢节才关爱’的状态逐渐转为日常化。”(记者杨玉华、张紫赟、张京品、周畅采写)
这里已调用系统的信息评论模块,无需修改!
这里已调用系统的评论列表模块,无需修改!
上一条:
中国梦·我的梦”:从献血冠军到公益狂人
关闭返回